古樂清音——三 弦 作者﹕真珮  


【大紀元10月11日訊】據史書上記載,中國的三弦源於古時的弦鞀,到了元代才有三弦之名,在元之前的宋朝未見史料有三弦者。元朝時三弦是元曲的主要伴奏樂器。到了明清之後,三弦主要也是用於說唱音樂的伴奏。特別是在明朝嘉靖(1522-1566)魏良輔還沒創作崑曲以前,幾乎所有北曲都是用三弦來伴奏。
三弦有大、小兩種之分。河北藝人馬三峰把三弦擴大成大三弦,受到北方說唱藝人的歡迎﹐從此大三弦就流傳開了。大三弦又稱為“書弦”,多用於北方各種“大鼓”曲種的伴奏。小三弦則盛行於江南,如南管的三弦也是屬於小三弦。有一句俗話說:「千日琵琶百日箏,半世三弦學不成。」三弦因為沒有柱,所以比起其他的弦樂器來說是比較難學的樂器。但是因為它沒有柱,便於吟揉,音色上非常的獨特,清脆而響亮。然而也因為三弦具有獨特音色,在國樂合奏曲中如加上三弦,有時候在曲風上可能會顯得格格不入,所以現代國樂合奏中很少能看到三弦這樂器。也因為這些因素,使得台灣現在會彈三弦的人越來越少了。

琉球三線

彈奏琉球三線

與台灣相反的,在琉球、日本方面,三弦在近代反而更加的盛行起來,甚至於風靡世界。琉球的三弦是由中國傳過去的,被稱為三線。據瞭解,三線在傳入琉球後的百年內,樂器的外型和彈奏方法是和中國三弦相同的;但在百年後,天方赤犬子(歐洲人和琉球女的混血兒)出,樂器的形式和彈奏方法、作曲等等完全改變了,成為琉球獨特的樂器。琉球人在日常生活中經常以音樂和舞蹈為樂,所以把三線視為很重要很重要的樂器。在琉球本島以外的島嶼上都有自己的 (EISA)(盂蘭盆會時跳的地方舞蹈),每逢祭典行事、大小集會時,三線總是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。

 

         琉球三線樂器

 

琉球三線的樂譜

三線傳入日本

赤犬子的創作後的60年後(永樂年間),隨著琉球貿易又將三線傳到了日本本土,三線(日本本土稱為三味線)便移傳到日本盲人之手。日本盲僧原來是用撥彈奏三味線的,但因為容易刮壞三味線上的蛇皮,且日本又沒有錦蛇,只要蛇皮一破,便難修補樂器的情況下,大阪的民間藝人發明用貓皮代替蛇皮來做三味線的鼓膜。到了江戶時代,三味線成為貴族庶民間雅俗共賞最為普遍的樂器,成為日本代表性的樂器。後來,日本藝妓更是以三味線為生命的。日本三味線除了貓皮和中國所使用的蛇皮不同之外,它的絃也是較特別的。日本三味線的絃是用蠶絲撚成的,以春蠶的絲為最好,一隻春蠶同時吐7根細絲。三味線的第三條絃是用40隻春蠶吐的絲(280根細絲),第二條絃則是用了2條的第三絃撚成的(560根細絲),第一條絃用了3條的第三絃撚成的(840根細絲)。

 

筆者很幸運的三種類型的三弦都曾經彈奏過。雖然是屬於同種樂器,但筆者發現各地的三弦樂器是有很大差異的,不管是彈奏方法、樂器構造、樂器音色上、甚至是樂譜上都有著極大的差異,可能也因為這些關係使得各地的三弦都具足了各民族強烈的色彩。@

 


 本文轉載自: http://www.epochtimes.com/b5/5/10/11/n1081771.htm

(http://www.dajiyuan.com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琉奈@ng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